魚鉤指的是釣魚時用來讓魚類吞咬以便從內側刺掛魚嘴、喉或鰓的尖鉤,與魚線連在一起進行拉扯並將魚拽出水面就可以成功捕魚,通常與負責誘魚的魚餌配合使用。(WIKI提供)
學習綁魚鉤結,是新手入坑的必經階段,雖然識得一些朋友釣魚多年,用的都是現成釣組(已綁好),不太懂得如何綁魚鉤(時代進步了,真的不需要學太多東西,只要身上有銀兩。我就因為冇呢樣野,所以要學)。記得首次綁魚鉤,因手指非常不靈活,亦不太懂得竅門及基本認知,以致綁了好幾次也綁不好;就算是綁好後,只要稍稍用力一拉,魚鉤就會「甩」出來。
網上有很多影片教學關於如何綁魚鉤(魚鉤結 ),也有各式各樣的方法,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。
以上3種綁法,我多會使用第二種
綁魚鉤第一點要注意的地方,就是魚絲的粗幼度和魚鉤大小之間的「比例」,假設我作釣使用的是較細的鉤,亦應使用相對較「幼」的魚絲。因為魚鉤越幼,鉤柄就越幼,頂端的扁頭/環就越細,若使用較粗的絲線,就不能有較的卡緊魚鉤,魚絲會從鉤柄的扁頭中滑出來,造成脫勾的情況。
第二點要注意的,就是剛才提及鉤柄頂部的種類,分別為「管付」及「扁平」。如是新入坑的釣手,比較建議使用「管付」鉤(管付就是環的意思),在繩結上除了可使用扁平鉤的綁法外,也可以使用其他像接駁8字環/零圈的綁法,加上管付在柄頭上比一般扁平的鉤會再闊一點,在「容錯率」上會更高,相對上減低了「甩」鉤的可能性。
最後就是魚鉤的種類,眾所週知,魚鉤的種類多不勝數,有常聽到「伊勢尼」,「千又」,「袖」,去到「白狐」,「丸袖」等,各款魚鉤都有其特性,以「伊勢尼」為例,其鉤柄較短,鉤門較寬,鉤身較粗,故比較適合釣一些體型較大,以吸食為主的魚類;又以「袖」為例,它的鉤柄較長,鉤門窄且幼,適合釣一些咀巴較小的魚類(我主要使用袖勾來釣泥鯭)。至於「千又」,則常見於海釣的場景。總的來說,要成功垂釣目標魚,除了要考慮釣場環境、合適的釣組外,也得要選擇一款合適的魚釣,才能事半功倍,增加成功上釣的機會!
除了魚鉤的種類,一般在鉤尖的下方會有一個小小的倒鉤,其作用是減少跑魚的出現,但亦因為這個小小的倒鉤,會增加上釣魚兒死亡的風險,所以如果您只是純粹「釣黎過手引」,不帶走半條魚的話,非常建議使用沒倒鉤的魚鉤。
至於魚鉤的材素,有強度高的碳鋼,耐磨耐腐蝕的合金鋼,以及抗腐蝕的不鏽鋼。
我國偉大的X寶網上有極多價廉的魚鉤出售,基本上一盒約30個的魚鉤,售價只約5元港幣,所以已經不會再考慮是甚麼材質或是否會重覆使用,只會看其鋒利程度及整體的強度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