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知道魚竿、魚攪的種類五花百門,作為一個初接觸釣魚的新手來說,究竟要如何選擇魚竿及魚攪呢?
我們可以從下列幾點開始考量
價錢:
魚竿的類型非常之多,價錢範圍落差也很大,由便宜數10元淘仔貨,到數萬元的Fly Rod也有;不過,價錢一般反映著魚竿的品質,用料及舒適性等。以新入坑的釣友來說,因不知道此興趣會否延續下去的前提下,投入的金錢不建議所謂的「一步到位」,買最貴最靚(當然有錢是可以任性的),反而建議先購買一套入門新手套裝玩玩,探索那些釣法,釣具會更合適自己。而這些新手套裝,平均大約3XX-4XX元左右,已包一支泛用竿,一個魚攪,一餅魚絲,都是一些基本作釣的「𢱌撐」。以小弟當初入坑為例,由於考慮未必有太多時間作釣,故在X寶網上找了一套「路亞」套裝,大約200元港紙左右,有一個水滴輪,一支M,一支MH 的竿稍(後來覺得香港近岸作釣使用L/UL更合適),及一餅5號的PE;以入門來說,想發掘自己是否有興趣釣魚,這個性價比真的非常高。若你的預算實在是非常有限,可以考慮購買手排作釣(數10元有交易)。
所以,釣魚初步入門建議您先從平價的釣具開始,直至找到自己喜歡的釣法,或喜歡釣的目標魚後,再考慮升級/轉換您的裝備。如你不喜歡使用套裝,也可以考慮購買一些有牌子的入門釣具。但請記最好買一些防海水腐蝕的竿子,魚攪,因海釣的環境腐蝕程度會較一般淡水為高。
魚竿類型:
竿子有很多很多的種類,有的竿是專為釣某些魚而設(如EGI),有的竿是針對釣法(如磯竿),有的竿是因應環境而設(如筏竿)。對於初入門的釣友,個人建議可先從碼頭或海旁玩起(環境相對安全),以倒釣釣組底釣(釣法),並蝦仁作餌,作為你開竿的初體驗。[註:請為個人安全做好準備,購買一個合適的救生用具]

較常見的有「磯竿」,「船竿」,「手竿」,「筏竿」,「投竿」,「前打竿」,「魷竿」,「路亞竿」等等。入門釣友可能對不同竿類的熟悉程度較低,所以一般入門探索釣魚,購買的都是「泛用竿」,故名思意,就是其廣泛性高,可使用於多種場境及不同的釣法。
另外,也要注意魚竿的把手是直柄還是槍柄,因為這涉及到你所使用的魚攪類型。參考下圖:

在初學釣魚的情況下,建議使用直柄把手的竿子,因為槍柄的魚攪如設定不當,會較容易出現炸線的情況,特別在有需要遠投及風速大的環境,炸線的機率就更高。一旦出現炸線,解線就會消耗大量的時間。(一般船釣我才會選擇使用橫竿及攪)
魚攪:
至於魚線輪(魚攪),常見的類型有紡車輪(直攪),水滴輪(橫攪)及鼓輪(橫攪)。在購買魚竿時,必須也要將魚攪納入考慮範圍,因兩者要相互配合,才能發揮最佳表現。至於筏攪,則是專為配合筏竿而設的一種輪子,但也可以使用直攪來代替。
此外,在購買橫攪或筏攪時,也要注意搖臂的位置,如你是習慣左手拿竿,右手轉動魚攪,則要購買右手的橫攪(就是搖臂在右邊)。至於直攪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,因為它一般都有左右互換的功能,可因應你的習慣而左右切換。
至於線杯,它的主要用作是儲存魚線,每個線杯都有特定的容量,直攪的型號上會帶有一組數字,就是它的線杯容量; 如Shimano Stella 型號C2000S,可上滿1號PE線80米,而型號C3000,則可上滿1號PE線400米,每個型號在盒上也有註明可以打多長的線。而橫攪則沒有這些型號之分,線杯主要有深,常規,淺 3種,就是可存的線量多少的分別。但在上線的數量上,橫攪比較嚴格,不能太多或太少,因過量或太少也不利於拋投。
至於是否買越大線量的線杯就越好呢?當然不是,你需要根據你作釣的環境,釣法等去決定;因輪子的線杯越大,就代表整個輪子越重,手部要承受的力量就越多;另外,也意味著要買更多的PE線去「上輪」,那也是一項成本,而問題是一般港水或岸釣,基本上用不到數百米的深度或距離,就是說殺雞用上了牛刀了。以一般岸釣為例,使用2000型號的釣輪基本上已經非常足夠(相信沒有過百米深吧),因為岸邊深度約為5-10米左右,我一般都會使用較小型號的魚攪。
新入坑的釣友們,如果真的怕麻煩,當選擇好喜歡的釣具及釣線後,可請店家幫忙打線(一般都很快就會處理好),相信店家是非常樂意為你服務的。但可以的話,還是學習一下上線的方法,這樣可以在準備時,自行為不同的情況而改變不同的釣線,增加垂釣樂趣。